
卖国外品牌赚翻?先别想象的太美好,看看有什么血淋淋的案例来告诉你应该注意什么。
先看以下两个案例:
广州一老板的跨境店刚做到类目TOP10,就收到法院传票,他卖的德国正品厨具在国内销售,怎么就会被告了侵权?
被扣押了所有商品后,损失非常惨重,法院不仅叛了侵权还要求赔偿近百万,原因就是他进口销售的这个德国品牌,其实在国内已经存在相关的商标导致侵权。
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,才使得他后悔不已。
你以为 “国外正品” 就安全?别犯这 3 个致命错!
在看一个案例:“百年欧洲品牌”变“国内抢注”,库存全砸手里。浙江大姐代理某意大利皮具品牌,在商场开了几家门店,装修加备货投了一百多万万。开业没2个月,就被上海一家贸易公司起诉:因为对方早在几年前就注册了该品牌的英文商标和图形商标,英文名都一模一样!
法院你开庭审理后,判大姐停止销售,销毁所有库存,还要赔偿50万。她去找意大利品牌方维权,对方却表示 “只负责欧洲市场,中国商标没法管”。一百多万投入,几个月就血本无归!
所以小盾知识产权真诚告知:别信 “品牌方口头承诺”:必须让国外品牌方提供 “中国商标授权文件”,明确授权期限、类别、区域,最好到商标局做 “商标许可备案”。
另外还需警惕 “擦边商标”:有些公司抢注国外品牌的 “近似商标”(比如改一个字母、换一种字体),即使你卖的是正品,也可能因 “商标近似” 被起诉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:国外品牌的 “名气” 是流量,但国内商标的 “归属” 才是护身符。销售国外品牌一定要关注国内商标权的归属问题!
关注小盾知识产权,让你在知识产权方面构筑坚实的盾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