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无效宣告裁定不服,如何向人民法院起诉?
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商标无效宣告裁定不服的,当事人可依据《商标法》第 46 条及相关司法解释,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。以下从起诉条件、管辖法院、诉讼程序、证据准备、实务要点等维度展开说明:
一、起诉条件与期限
主体资格商标注册人、无效宣告请求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均可作为原告起诉。例如,甲公司请求宣告乙公司商标无效,国家知识产权局维持商标有效,甲公司可起诉;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商标无效,乙公司可起诉。
法定期限需在收到无效宣告裁定之日起 30 日内向法院递交起诉状,逾期将丧失胜诉权。例如,2025 年 10 月 1 日收到裁定,则最晚应在 2025 年 10 月 31 日前起诉。
前置程序无效宣告程序是起诉的前置条件,法院仅对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裁定进行司法审查,不直接审理商标有效性争议。
二、管辖法院与诉讼类型
专属管辖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(一审)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(二审)专属管辖。例如,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商评字〔2025〕第 XXXX 号无效决定的案件,统一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。
诉讼性质属于行政诉讼,被告为国家知识产权局,法院将审查无效决定的合法性(包括证据采信、法律适用、程序合规性等),而非重新审理商标有效性。
三、诉讼流程与核心步骤
(一)起诉阶段
起诉状内容
原告信息: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法人营业执照副本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。
被告信息: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称及住所地(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 6 号)。
诉讼请求:明确请求撤销无效决定,或确认无效决定违法并责令重新作出。
事实与理由:针对无效决定的具体缺陷(如证据不足、法律适用错误)进行论证,可附《无效决定对比分析表》。
核心证据提交
基础证据:
商标注册证、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无效决定原件。
若涉及权利转移,需提交《商标转让合同》或生效裁判文书。
反驳证据:
针对无效决定中认定的在先权利冲突,提交商标使用证据(如销售合同、广告投放记录)证明商标的显著性或知名度。
若主张无效决定程序违法(如合议组成员未回避),需提交程序瑕疵的证据(如书面回避申请及未被采纳的记录)。
诉讼费缴纳
案件受理费为50 元(行政案件标准),需在立案时向法院缴纳。
(二)审理阶段
证据交换与质证
法院将组织双方交换证据,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需提交作出无效决定的证据(如对比文件、审查意见通知书)及法律依据。
原告可对被告证据的真实性、关联性提出异议,例如指出对比文件的公开日晚于商标申请日。
庭审重点
程序审查:法院将审查无效宣告程序是否符合《商标法实施条例》,如请求人是否超期补充证据、合议组组成是否合法。
实体审查:
显著性:判断商标是否属于通用名称或描述性标志。例如,在 “TOEFL” 商标无效案中,法院需审查争议商标是否因长期使用获得显著性。
驰名商标保护:若主张跨类保护,需提交商标知名度证据(如市场调查报告、行业排名)及被侵权记录。
在先权利冲突:如涉及商号权,需提交商号使用时间、地域范围及与商标的近似程度证明。
新证据的限制
原则上,法院仅审查无效宣告程序中已提交的证据。原告在诉讼中提交新证据的,需说明未在行政程序中提交的合理理由(如证据为新发现),否则可能不被采信。
(三)判决与执行
裁判结果
维持决定:若法院认定无效决定合法,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。例如,在 “江小白” 商标无效案中,最高人民法院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未违反《商标法》第十五条的裁定。
撤销决定:若法院认定无效决定存在证据不足或法律适用错误,将撤销决定并责令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审查。例如,在 “好太太” 商标无效案中,法院因创造性认定错误撤销原决定。
部分改判:若无效决定部分理由不成立,法院可部分撤销并要求重新审查相关商品 / 服务类别。
二审程序
对一审判决不服的,可在15 日内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提起上诉。二审为终审程序,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。
执行效力
若判决撤销无效决定,国家知识产权局需重新作出审查结论;若维持无效决定,商标专用权自始无效,此前已履行的许可合同或侵权赔偿一般不可追溯返还,但恶意情形除外。
四、实务策略与风险防范
起诉前评估
权利稳定性分析:委托专业机构对商标的显著性、在先权利冲突进行二次检索,预判胜诉可能性。例如,若商标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,起诉成功率较低。
成本效益权衡:需综合考虑诉讼费、律师费(约 2-5 万元)及时间成本(一审周期约 12-18 个月)。
证据精细化准备
技术对比表:将商标标志与在先权利商标逐一比对,标注相同点与区别点,直观展示不近似性。
专家证言:邀请行业专家出具《技术意见书》,辅助法院理解复杂技术问题。例如,在涉及计算机软件商标案件中,专家可解释代码差异。
程序合规性审查
重点核查无效宣告程序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,如:
当事人是否被剥夺陈述意见的权利(如未收到答辩通知书)。
请求人是否在指定期限内补充证据,逾期补充的是否被采纳。
二审应对策略
针对一审争议焦点补充论证,例如强化商标使用证据的连续性和地域性。
若一审未提交关键证据(如商标国际注册证明),需在二审中说明未提交的合理理由并申请延期举证。
通过系统梳理上述流程,当事人可构建完整的诉讼策略,为胜诉及商标权利的维持提供坚实支撑。建议在专业律师指导下,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证据清单,确保证据的合法性、真实性及关联性。
小盾知识产权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