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AI辅助创作的作品,能否申请版权登记?版权归属如何认定?
利用 AI 辅助创作的作品可以申请版权登记,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,其版权归属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。
能否申请版权登记
根据我国《著作权法》规定,作品是指文学、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。利用 AI 辅助创作的作品,如果创作者通过参数设置、数据输入、后期调整等方式对 AI 生成结果进行了实质性的智力投入,使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化设计、选择和安排,具有独创性,那么该作品可以申请版权登记。例如,在林晨诉杭州某技术有限公司、常熟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,林晨使用 AI 软件生成图片并进行了手工修改,法院认为该图片在场景、环境、色彩等方面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选择与安排,具有独创性,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,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。
版权归属认定
一般原则:AI 本身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“作者”,因为 AI 是人类设计和开发的工具。如果利用 AI 辅助创作的作品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要件,那么版权一般归属于对作品进行了独创性智力投入的人类主体。
合作创作:若作品由多人共同参与 AI 参数调整等创作过程,需根据合作各方的约定或贡献比例来确定版权归属。例如,算法工程师与美术设计师协作创作 AI 作品,需要分别说明技术实现与艺术指导部分的贡献,可通过签订《合作创作协议》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。
委托创作:依据《民法典》合同编,委托方与受托方可通过书面协议约定版权归属。建议在委托合同中明确 AI 工具使用权、数据归属及衍生收益分配条款等,以避免后续纠纷。